短视频“内容”搞流量的六大难题
01 不可能三角

02 算法推荐下的不可预测性


如果我自己的账号不具有说服力,在创作者群里的的“吐槽”也是如此,一个坐拥 10 万粉丝的账号,播放量最低竟然只有 378,上哪说理去:


即使你上一条播放十万甚至百万,你甚至会以为自己未来的作品可以持续爆下去,但下一条作品马上就把你狠狠的拽回到现实——播放量两千,即使你的两条作品可能内容,风格,style 相差无几。
当然,另一个流量不可预测的重要原因是:某个时间段,平台会基于战略目标,给予某些垂类一些流量上的倾斜和扶持。比如去年底爆火的“张同学”。

我宁愿相信这背后是抖音意在抢占快手下沉城市用户的策略和打法,并通过一系列的流量扶持、全网造势,才致张同学的出圈、爆红。这对于创作者而言更像是一个黑盒,也是可遇不可求的机会。
03 审美疲劳

老铁,这个段子你都拍过三遍了。老铁,这个梗早都过时了。老铁,你能不能整点新鲜玩意儿?好比当皇上一样(虽然我也没当过),哪怕天天海参鲍鱼,龙肝凤髓,吃喝玩乐天天那一套,他也烦啊。
04 抄袭与被抄袭
只要公开的内容,无论图文亦或视频,都没有秘密可言。文章你只要仔细读一遍,就能总结出来大概 1、2、3;视频你看一遍,从文案到视频卡点,到 BGM,也都能一一拆解出来。

但从另一角度来看的话,恰恰由于视频有了”人”的加持,同时也意味着,你的原创作品,会附着上极强的个人 IP 属性。而这将,难以甚至无法复制,比如张同学、小杨哥等等。


这么做,一方面是为了保护原创作者,另一方面也是为了保护平台的内容生态的健康可持续的发展,没毛病。
05 持续输出
在算法推荐下,【时效性】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,所以每条作品是有它自己的生命周期的,而且极短。【时效性】有两个层面,一个是时间的时效性,一个是内容创意的时效性。

具体到应用层面上,比如你每天在抖音推荐流中刷到的爆款别说三个月前,一个月前发布的作品有吗?

每一位创作者,都切记妄想,通过憋大召的方式,达成某个永恒的成就。“开张吃三年”对于内容创作者是行不通的。另一方面,作为平台,为了保证用户增长和使用粘性,也要不断通过新类型爆款作品来实现。
06 深浅结合、干湿结合
所有人嘴上都说想听干货,所有人都说想学习有深度的内容。但,真的是这样的吗?
比如学校的教材,像四六级词汇、语法,高等数学等,里面都是干货,需要深度学习的内容,甚至没有一句废话。

短视频的本质,还是娱乐经济,而非学习平台。正如没有人,会通过在抖音上学习获得托福证书,获得 CPA 认证。
这也是为什么我个人以为,从当下这个时间点来看的话,短视频平台学习就是个伪需求。更多的都是打着知识付费的商家制造焦虑后,收割韭菜。
总结:
1.“内容”依然是当下以及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,获得流量和增长以及沉淀、转化的流程闭环当中,投产比最高的一种方式,没有之一。
2.当你决定通过“内容”这条路去获取流量时,那么请:持续的疯狂的创作,持续的疯狂的创新,持续的疯狂的取悦所有用户,无论形式上、内容上亦或主题上。
3.没有人可以垄断内容行业,即使目前存在有多个短视频、长视频平台(比如电视台,也是有很多电视台同时存活的)。
那么,内容行业属于百花齐放,对于当下所有内容创作者而言:这是一个最内卷的时代,也是一个最好的时代!只要卷不死,就往死里卷。卷起来!!!
1.本站遵循行业规范,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;2.本站的原创文章,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,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;3.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。
